宋辽边关地道遗址

宋辽边关地道遗址

简介

      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境内,永清县是宋朝时代三关(淤口关、益津关、瓦桥关)以北,在宋辽交战的前沿,为宋辽古战场之一。边关地道遗址面积约1600平千米。1988年,专家勘察判断,边关地道遗址是北宋时期防御辽国的地下古战道,属于持久防御工事,与地面长城的战争功能相同,有“地下长城”之谓。2006年5月25日,边关地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;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。是廊坊开展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地。

基地介绍

      边关地道遗址,位于河北省永清县境内,是北宋初期为防御辽国南侵而修建的地下军事防御工程遗址,横跨雄县、霸州、文安、永清、固安五县(市),东西长约65公里,南北宽约25公里,全长约65000米,分布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,仅永清县内就有300多平千米,涉及6个乡镇、11个村街,结构复杂,延伸长,类型多,洞体由规格与质量统一的青砖构筑而成,洞内高矮各异,宽窄不一,延伸曲折,直角转向,走向不定,既有宽大的藏兵洞,又有窄小的迷魂洞、迷障巷道、翻板、翻眼等军事专用设施,洞内还备有通气孔,放灯台、蓄水缸、土炕等生活设施和为运兵而造的“引马洞”,以长期隐蔽为目的的“藏兵洞”和深入敌阵前沿的“瞭敌洞”等;呈立体布局,深及地下1-5米;地道群,环环相绕,彼此勾连,独成一体的小洞也分深、中、浅3层

展览

      边关地道遗址重点试掘了5处,发掘总长度达173米,发掘出的遗址由两部分组成,分别叫迷魂洞和藏兵洞;迷魂洞,设计曲折繁复,敌人进去后分不清方向,会被困在里面,入口在地面下约4米处,洞口只有半米左右的高度;藏兵洞,主要是在里面隐藏兵力和囤粮,洞内能容纳100-200人,洞口高度不到1.3米,宽度仅容一人通过,成年人必须弯腰低头才能进入,每隔几米,洞壁上都挖有拱形的浅洞,必须在这里转身,否则只能倒退着走出来;发现有烛台、水缸等物品,还有夹壁墙、掩体、闸门等军事设施

基地地址

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我馆参观游览,欢迎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,谢谢!

开放时间
8:00-18:00

地址
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境内

评论已关闭